남촌의 글밭 - 詩.書.畵/서예자료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남촌선생 - 힐링캠프 2018. 1. 15. 23:19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

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

道家 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

儒家 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

佛家 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

有了这种心境,人就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难,获得人生的成功。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
学习了解儒、释、道三家智慧,帮你全面地解读其思想精华,把传统智慧运用于现代生活中,在做人、做事与修养心性方面为你提供帮助和借鉴。

时代在变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撷取道家、儒家、佛家中最经典的人生智慧,以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涉及现代人最关注的人生问题,诸如财富、事业、管理、家庭、处世、人际、进退、修心以及养生等方面。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大事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如果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你只不过徒有满腹经纶而无所用。
如果你一味老实耿直,不懂应变之道,那么你也只能处处碰壁,逃脱不了平庸的魔掌。
如果你素来争强好胜,百折不弯,不懂屈伸进退,那么你也只能吃亏在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你总是心直口快,不加掩饰,不知用晦于明、藏巧于拙,那么你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掌握了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的方法,必能帮助你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在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大大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处处受欢迎,事事皆顺利,从而成就卓越人生。
学习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可以解决现代人最关注的许多人生问题。诸如事业管理、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结交人脉、职场进退、修心养生等诸多方面。
用最经典、实用的人生哲学指导自己日常的做人做事,会更顺利地成就事业和人生。

大量有关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成功与失败的生动事例告诉我们:
做人要聪明不外露,做一个糊涂的精明人;
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万事都要留有余地;
要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八面玲珑路路通;
要学会低头,能屈能伸,“忍”字当先;
要灵活为人,水流不腐,人“活”不输;
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要外圆内方,行欲方而智欲圆……

做事要有看待事情的特殊眼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要抓住机遇,敢于冒险;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一点,专注突破;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要敢于决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要从全局出发,能谋善断,运筹帷幄;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思维,力求创新;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匠气、俗气、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此静气。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胸怀静气——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胸怀静气——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暴自弃;

养一点静气,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我们无事平和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也就是说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是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所以说,静气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态度,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了,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就是人的本色。“静气”不可强求,静气源之于定力,我国的佛道儒,都特别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的是定力。“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有高有低。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养一点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남촌의 글밭 - 詩.書.畵 > 서예자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입춘서 전설  (0) 2019.02.03
영비경  (0) 2018.01.16
唐伯虎《落花诗册》真迹  (0) 2017.12.15
百种不同写法,寿字  (0) 2017.12.13
文征明行书《赤壁赋》  (0)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