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역선해 제8권周易禪解卷第八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著
繫辭上傳
伏羲設六十四卦 令人觀其象而已矣. 夏商各于卦爻之下 繫辭焉以斷吉凶. 如所謂連山歸藏者是也. 周之文王 則繫辭于每卦之下 名之曰彖. 逮乎周公 復繫辭于每爻之下 名之曰象. 孔子旣爲彖傳象傳以釋之. 今又統論伏羲所以設卦 文周所以繫辭. 其旨趣 綱領 體度 凡例. 徹乎性修之源 通乎天人之會極乎巨細之事 貫乎日用之微. 故名爲繫辭之傳 而自分上下焉.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之易理 天地萬物所從建立也. 卦爻陰陽之易書 法天地萬物而爲之者也. 易知簡能之易學 玩卦爻陰陽而成之者也. 由易理方有天地萬物 此義在下文明之. 今先明由天地萬物而爲易書. 由易書而成易學 由易學而契易理.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 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 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 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 八卦相盪. 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 日月運行 一寒一暑.
此先明由天地萬物而爲易書也. 易之乾坤 卽象天地. 易之貴賤 卽法高卑. 易之剛柔 卽法動靜. 易之吉凶 卽法方物. 易之變化 卽法形象. 是故易之有剛柔相摩 八卦相盪而變化无窮 猶天地之有雷霆風雨 日月寒暑而萬物皆備. 蓋无有一文一字 是聖人所杜撰也.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 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 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 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 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 可大則賢人之業.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明由易書而成易學 由易學而契易理也. 萬物雖多 不外天地. 易卦雖多 不出乾坤. 聖人體乾道而爲智慧 智慧如男. 體坤道而爲禪定 禪定如女. 智如金聲始條理 定如玉振終條理. 智則直心正念眞如 故易知而无委曲之相. 定則持心常在一緣 故簡能而无作輟之歧. 正念眞如 故吾无隱乎爾而易知. 持心一緣 故无入不自得而易從. 易知 故了知生佛體同而有親. 易從 故決能原始要終而有功. 有親不惟可大而又可久 卽慧之定也. 有功不惟可久而又可大 卽定之慧也. 德業俱備 以修顯性 故得理而成位矣. 易理本在天地之先 亦貫徹于天地萬物之始終. 今言天下之理者. 以旣依理而有天地 則此理卽渾然在天下也. 亦以孔子旣示爲世間聖人. 故且就六合內言之.
聖人設卦觀象 繫辭焉而明吉凶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 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 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 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 晝夜之象也. 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序也. 所樂而玩者 爻之辭也.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惟其易理全現乎天地之間 而人莫能知也. 故伏羲設卦以詮顯之. 文周又觀其象繫辭焉而明吉凶以昭告之. 順理者吉 逆理者凶也. 夫易理本具剛柔之用 而剛柔各有善惡之能. 剛能倡始 而過剛則折. 柔能承順 而過柔則靡. 然剛柔又本互具剛柔之理. 故悟理者能達其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 卽失理得理之象也. 悔吝者 乃憂于未然慮于事先之象也. 知吉凶之象 則必爲之進退而勿守其窮. 故變化者 明示人以進退之象也. 知悔吝之方 則必通乎晝夜而善達其用. 故剛柔者 明示人以晝夜之象也. 然則六爻之動 一唯詮顯三極之道而已. 三極之道 卽先天易理. 非進非退 而能進能退. 非晝非夜 而能晝能夜. 天得之以立極于上 地得之以立極于下. 人得之以立極于中. 故名三極之道乃即一而三 卽三而一之極理也. 夫易理旣在天而天 在地而地 在人而人 是故隨所居處 无非易之次序. 祗須隨位而安. 只此所安之位 雖僅六十四卦中之一位. 便是全體三極 全體易理 不須更向外求. 而就此一位中 具足无量无邊變化. 統攝三百八十四種爻辭无有不盡 是可樂而玩也. 平日善能樂玩 故隨動皆與理合. 縱遇變故 神恒不亂 自能就吉遠凶. 此乃自心合于天理 故爲理之所祐. 豈徼倖于術數哉.
彖者 言乎象者也. 爻者 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 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 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 齊小大者存乎卦. 辯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 辭有險易. 辭也者 各指其所之.
承上居則觀其象 而言象者莫若彖也. 動則觀其變 而言變者莫若爻也. 彼彖爻所言吉凶者 乃示人以失得之致 使人趣得而避失也. 所言悔吝者 乃示人以小疵 使勿成大失也. 所言无咎者 乃示人以善補其過 使還歸于得也. 是故位以列其貴賤 使人居上不驕 爲下不倍也. 卦以齊其小大 使人善能用陰用陽 不被陰陽所用也. 辭以辯其吉凶 使人知吉之可趣 凶之可避也. 此其辯別之端甚微 非觀象玩占者不能憂之. 此其挽回之力須猛 非觀變玩占者不能震之. 是故卦有小大 辭有險易. 蓋明明指人以所趨之理矣. 所趨之理 卽吉道也. 自非全體合理 決不能有吉无凶.
易與天地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 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 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爲物 游魂爲變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 故不違.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 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 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夫觀象玩辭觀變玩占者 正以辭能指示究竟所趨之理故也. 易辭所以能指示極理者 以聖人作易 本自與天地準 故能彌合經綸天地之道也. 聖人之作易也 仰觀天文 俯察地理. 知天文地理之可見者 皆是形下之器 其事甚明. 而天文地理所以然之故 皆不出于自心一念之妄動妄靜. 動靜无性 卽是形上之道 其理甚幽. 此幽明事理 不二而二 二而不二. 惟深觀細察 乃知之也. 原其所自始 則六十四始于八 八始于四 四始于二 二始于一 一何始乎. 一旣无始 則二乃至六十四皆无始也. 无始之始 假名爲生. 反其所以終 則六十四終只是八 八終是四 四終是二 二終是一 一終是无 无何終乎. 无旣无終 則一乃至六十四亦无終也. 无終之終 假名爲死. 由迷此終始死生无性之理 故妄于天地間 攬精氣以爲物 游魂靈以輪迴六道而爲變.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也. 聖人旣如此仰觀俯察 乃至鬼神之情狀皆備知已 然後作易. 所以易則與天地相似 故不違也. 依易起知 知乃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故不過也. 依易起行 行乃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 故不憂也. 知行具足 則安土敦仁 廣度含識 故能愛也. 是以橫則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豎則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橫徧豎窮 安有方所. 旣无方所 寧有體相哉. 神 指聖人. 易 指理性. 非无體之易理 不足以發无方之神知. 非无方之神知 不足以證无體之易理. 旁行者 普現色身三昧 現形六道也. 不流者 不隨六道惑業所牽也. 樂天者 恒觀第一義天也. 知命者 善達十界緣起也. 安土者 三塗八難皆常寂光也. 敦仁者 於一切處修大慈大悲三昧也. 晝者 涅槃. 夜者 生死. 了知涅槃生死无二致故 三世一照 名爲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 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 藏諸用.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盛德大業 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 日新之謂盛德. 生生之謂易. 成象之謂乾. 效法之謂坤. 極數知來之謂占. 通變之謂事. 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雖无體 无所不體. 非離陰陽形體而別有道也. 一陰一陽 則便是全體大道矣. 然非善稱理以起修者 不能繼陰陽以立極. 而卽彼成位于中者 全是本性功能. 乃世之重力行者 往往昧其本性 是仁者見之謂之仁也. 世之重慧解者 往往不尙修持 是知者見之謂之知也. 百姓又日用而不自知. 故君子全性起修全修顯性之道鮮矣. 然仁者雖但見仁 而仁何嘗不從知以顯. 知者雖但見知 而用何嘗不隨仁以藏. 仁體至微而恒顯 知用至露而恒藏. 此卽一陰一陽之道 法爾鼓舞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者也. 不與聖人同憂 且指易之理體而言. 其實聖人之憂 亦不在理體外也. 且聖人全體易理 則憂亦非憂矣. 包含天地萬物事理 故爲富有. 變化不可窮盡 故爲日新. 業業之中具盛德 德德之中具大業 故爲生生. 凡德業之成乎法象者 皆名爲乾 不止六陽一卦爲乾. 凡效法而成其德業者 皆名爲坤 不止六陰一卦爲坤. 極陰陽之數而知數本无數 從无數中建立諸數. 便能知來 卽謂之占. 非俟揲蓍而後爲占. 旣知來者 數必有窮. 窮則必變 變則通 通則久 卽是學易之事. 非俟已亂而後治 已危而求安之謂事. 終日在陰陽數中 而能制造陰陽 不被陰陽所測 故謂之神. 自富有至謂神五句 贊易理之无體. 極數三句 贊聖神之无方也.
夫易 廣矣大矣. 以言乎遠則不禦. 以言乎邇則靜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 其靜也專. _ 其動也直. ○ 是以大生焉. 夫坤 其靜也翕. _ 其動也闢. × 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 變通配四時. 陰陽之義配日月. 易簡之善配至德.
上云生生之謂易 指本性易理言也. 依易理作易書 故易書則同理性之廣大矣. 言遠不禦 雖六合之外 可以一理而通知也. 邇靜而正 曾不離我現前一念心性也. 天地之間則備 所謂徹乎遠邇 該乎事理統乎凡聖者也. 易書不出乾坤. 乾坤各有動靜. 動靜无非法界. 故得大生廣生而配于天地. 旣有動靜 便有變通 以配四時. 隨其動靜 便爲陰陽 以配日月. 乾易坤簡 以配至德. 是知天人性修境 觀因果无不具在易書中矣.
子曰. 易其至矣乎. 夫易 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知崇禮卑. 崇效天 卑法地. 天地設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 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而擬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 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 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 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擬之而後言 議之而後動 擬議以成其變化.
夫聖人依易理而作易書. 易書之配天道人事也如此. 故孔子作傳至此 不覺深爲之歎賞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乃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知則高高山頂立 故崇. 禮則深深海底行 故卑. 崇卽效天 卑卽法地. 蓋自天地設位以來 而易理已行于其中矣. 但隨順其本成之性而不使一念之或亡 則道義皆從此出. 更非性外有少法可得也. 是故易象也者 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賾而擬其形容 象其物宜者耳. 易爻也者 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 以行其典禮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者耳. 夫天下之物雖至賾 總不過陰陽所成. 則今雖言天下之至賾而安可惡. 若惡其賾 則是惡陰陽. 惡陰陽 則是惡太極. 惡太極 則是惡吾自心本具之易理矣. 易理不可惡 太極不可惡. 陰陽不可惡 則天下之至賾亦安可惡乎. 夫天下之事雖至動 總不出陰陽之動靜所為. 則今雖言天下之至動 而何嘗亂. 若謂其亂 則是陰陽有亂 太極有亂 吾心之易理有亂矣. 易理不亂 太極不亂 陰陽不亂 則天下之至動亦何可亂乎. 是以君子當至賾至動中 能善用其擬議. 擬議以成變化 遂能操至賾至動之權. 蓋必先有中孚之德存于已 而後可以同人. 孚德旣深 雖先或號咷 後必歡笑 況本无睽隔者乎. 然欲成孚德 貴在錯地之一著. 譬如藉用白茅 則始无不善. 又貴在究竟之不變 譬如勞謙君子 則終无不吉. 倘勞而不謙 未免爲亢龍之悔. 倘藉非白茅 未免有不密之失. 而所謂不出戶庭者 乃眞實愼獨功夫. 非陽爲君子陰爲小人者所能竊取也.
鳴鶴在陰 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 吾與爾靡之. 子曰. 君子居其室 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 況其邇者乎. 居其室 出其言不善 則千里之外違之 況其邇者乎. 言出乎身 加乎民行發乎邇 見乎遠言行 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 榮辱之主也. 言行 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 可不愼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子曰. 君子之道 或出或處 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金雖至堅 同心者尙能斷之. 此所謂金剛心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 苟錯諸地而可矣. 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 愼之至也. 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愼斯術也以往 其无所失矣.
苟 誠也. 誠能從地穩放 卽禪門所謂脚跟穩當者也. 白茅潔淨而柔軟 正是第一寂滅之忍.
勞謙君子有終吉. 子曰. 勞而不伐 有功而不德 厚之至也.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 禮言恭. 謙也者 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愼斯術也以往 卽始而見終也 亦因該果海義. 致恭以存其位 令終以全始也. 亦果徹因源義.
亢龍有悔. 子曰. 貴而无位 高而无民 賢人在下位而无輔 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无咎. 子曰. 亂之所生也 則言語以爲階. 君不密 則失臣. 臣不密 則失身. 幾事不密 則害成. 是以君子愼密而不出也. 子曰. 作易者其知盜乎. 易曰. 負且乘致寇至. 負也者 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 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盜思奪之矣. 上慢下暴 盜思伐之矣. 慢藏誨盜 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盜之招也.
事者 心事. 器者 象貌. 佛法所謂懷抱于結使 不應著袈裟者也. 招字妙甚 可見致魔之由 皆由主人.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天數五 地數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 地數三十.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此明河圖之數 卽天地之數 卽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也. 太極无極 祇因无始不覺妄動 强名爲一. 一卽屬天. 對動名靜 靜卽是二 二卽屬地. 二與一爲三 三仍屬天. 二與二爲四 四仍屬地. 四與一爲五 五仍屬天. 四與二爲六 六仍屬地. 六與一爲七 七仍屬天. 六與二爲八 八仍屬地. 八與一爲九 九仍屬天. 八與二爲十 十仍屬地. 十則數終而不可復加 故河圖止有十數. 然此十數 總不出于天地. 除天地外 別无有數. 除數之外 亦別无天地可見矣. 總而計之. 天數凡五 所謂一三五七九也. 地數亦五 所謂二四六八十也. 一得五而成六 六遂與一合而居下. 二得五而成七 七遂與二合而居上. 三得五而成八 八遂與三合而居左. 四得五而成九 九遂與四合而居右. 旣言六七八九必各得五而成 則五便在其中. 旣言一二三四 則便積而成十. 十遂與五合而居中. 積而數之. 天數一三五七九 共成二十有五. 地數二四六八十 共成三十.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而變化皆以此成 鬼神皆以此行矣. 有陰陽乃有變化 有變化乃有鬼神. 變化者 水火木金土生成萬物也. 鬼神者 能生所生能成所成 各有精靈以爲之主宰也. 變化 卽依正幻相. 鬼神 卽器世間主及衆生世間主耳.
大衍之數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爲二以象兩. 卦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歸奇于扐以象閏. 五歲再閏 故再扐而後掛.
衍 乘也. 大衍 謂乘此天五地五之數. 而演至于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 河圖中天地之數 共計五十有五. 今以天五地五 原非兩五 是其定數. 以對于十 亦是中數. 一得之以爲六. 二得之以爲七. 三得之以爲八. 四得之爲九. 復合一二三四以成于十. 故除中宮五數 以表數卽非數. 而惟取餘五十以爲大衍之數 以表從體起用. 及揲蓍時 又于五十數中. 存其一而不用 以表用中之體. 亦表无用之用. 與本體太極實非有二. 夫從體起用 卽不變隨緣義也. 用中之體 卽隨緣不變義也. 將此四十九策 隨手分而爲二 安于左右 象吾心之動靜 卽成天地兩儀. 次以左手取左策執之 而以右手取右策之一 掛于左手之大指間. 象人得天地合一之道而爲三才. 次四四以揲之 象天地間四時新新不息. 次歸其所奇之策 扐于左手无名指間. 以象每年必有閏日. 又以右手取右策執之 而以左手四四揲之. 歸其所奇之策 扐于左手中指之間 是名再扐. 以象五歲必有兩個閏月 是爲再閏. 已上分二 掛一 揲四 歸奇 共四營而爲一變. 取其所掛所扐之策置之. 然後再取左右揲過之策而重合之. 重復分二 掛一 揲四 歸奇 故云再扐而後掛也. 是爲二變. 又取所掛所扐之策置之. 然後更取左右揲過之策而重合之. 重復分二 掛一 揲四 歸奇 是爲三變. 置彼三變所掛所扐之策 但取所揲之策數之. 四九三十六 則爲○. 四八三十二 則爲--. 四七二十八 則爲一. 四六二十四 則爲X. 于是成爻○爲陽動 動則變陰. --爲陰靜 一爲陽靜 靜皆不變. X爲陰動 動則變陽. 故下文云. 四營成易 三變成爻. 十八變成六爻 則爲卦也. 此蓍草之數 及揲蓍之法乃全事表理 全數表法. 示百姓以與知與能之事. 正所謂神道設敎 化度无疆者矣. 謂之大乘 不亦宜乎. 若不以惟心識觀融之 屈我羲文周孔四大聖人多矣.
乾之策 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 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 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當萬物之數也.
九七皆乾而爻言其變 故占時用九不用七. 一爻三十六策 則乾卦六爻共計二百一十六策也. 八六皆坤. 而占時用六不用八. 一爻二十四策 則坤卦六爻共計一百四十四策也. 合成三百六十策 可當期歲之日. 然一歲約立春至第二年春 則三百六十五日有奇. 約十二月 則三百五十四日. 而今云三百六十適取其中 亦取大槪言之 不必拘拘也. 又合上下二篇六十四卦之策而總計之. 陽爻百九十二 共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陰爻百九十二 共四千六百八策. 故可當萬物之數夫期歲之日 萬物之數 總惟大衍之數所表. 大衍不離河圖 河圖不離吾人一念妄動. 則時劫萬物 又豈離吾人一念妄動所幻現哉.
是故四營而成易. 十有八變而成卦.
一變必從四營而成 以表一念一法之中 必有生住異滅四相. 三變成爻 以表爻爻各具三才之道. 六爻以表三才各有陰陽. 十八變以表三才各各互具而无差別.
八卦而小成.
三爻已可表三才. 九變已可表互具 故名小成.
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 天下之能事畢矣.
八可爲六十四 不過引而伸之也. 三百八十四爻以定天下之吉凶 是在觸類而長之也. 至于觸類而長 則一一卦 一一爻 皆可斷天下事. 而裁成輔相之能事 无不盡矣.
顯道神德行 是故可與酬酢 可與祐神矣. 子曰. 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
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四有四必有八 有八必有六十四有六十四必有三百八十四. 然三百八十四爻 秖是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 秖是八卦. 八卦秖是四象. 四象秖是兩儀. 兩儀秖是太極. 太極本不可得. 太極不可得 則三百八十四皆不可得 故卽數可以顯道也. 陰可變陽 陽可變陰. 一可爲多 多可爲一. 故體此卽數之道者 可以神其德行也. 旣卽數而悟道 悟道而神明其德. 則世間至賾至動 皆可酬酢. 而鬼神所不能爲之事 聖人亦能祐之矣. 先天而天弗違 此之謂也. 人但知揲蓍爲變化之數耳. 若知變化之道 則无方之神 无體之易. 皆現于靈知寂照中矣. 故述傳至此 特自加子曰二字 以顯咨嗟詠歎之思. 而史記自稱太史公曰乃本于此.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尙其辭. 以動者尙其變. 以制器者尙其象. 以卜筮者尙其占.
前文云. 君子觀象玩辭觀變玩占. 今言此四卽易所有聖人之道也. 夫玩辭則能言. 觀變則能動. 觀象則可以制器. 玩占則可以卜筮決疑言也 動也. 制器也 卜筮也 聖人修身治人之事. 豈有外于此四者哉.
是以君子將有爲也 將有行也 問焉而以言. 其受命也如嚮. 无有遠近幽深 遂知來物. 非天下之至精 其孰能與于此.
君子 學聖人者也. 學聖人者必學易. 善學易者 擧凡有爲有行 必玩辭而玩占. 果能玩辭玩占 則易之至精 遂爲我之至精矣.
參伍以變 錯綜其數. 通其變 遂成天地之文. 極其數 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變 其孰能與于此.
參者 彼此參合之謂. 伍者 行伍定列之謂也 雖彼此參合 而不壞行伍之定列. 雖行伍定列 而不壞彼此之參合. 故名參伍以變. 由彼此參合 則其數相錯. 由行伍定列 則其數可綜. 故云錯綜其數. 擧凡河圖洛書之成象 揲蓍求卦之法式 无不皆然. 非僅偏指一種也. 陰陽各有動靜 故成天地之文. 六十四卦各具六十四卦 故定天下之象. 誠能觀象以通變 觀變以極數. 則易之至變 遂爲我之至變矣.
易. 无思也. 无爲也.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與于此.
夫易雖至精至變 豈有思慮作爲于其間哉. 惟其寂然不動 所以感而遂通. 誠能于觀象玩辭觀變玩占之中 而契合其无思无爲之妙. 則易之至神 遂爲我之至神矣.
夫易 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硏幾也. 唯深也 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幾也 故能成天下之務. 唯神也 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 此之謂也.
由此觀之則易之爲書 乃聖人所以極深而硏幾者也. 苟極其深 則至精者在我而能通天下之志. 苟硏其幾 則至變者在我而能成天下之務. 苟從極深硏幾處悟其无思无作爲寂然不二之體 則至神者在我 故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矣. 謂聖人之道 不全寄詮于易書中可乎. 今有讀易而不知聖人之道者 何異捨醇醲而味糟粕也.
子曰. 夫易 何作爲者也. 夫易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 圓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 六爻之義易以貢. 聖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 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 知以藏往. 其孰能與于此哉 古之聰明睿知. 神武而不殺者夫.
此欲明易書之妙 而先示易理之大也. 夫所謂易 果何義哉. 蓋是開一切物 成一切務 包盡天下之道者也. 是故聖人依易理而成易書 以通天下之志. 使人卽物而悟理以定天下之業 使人素位而務本. 以斷天下之疑 使人不泣歧而徼幸. 是故蓍之德 極其變化而不可測也. 卦之德 有其定理而不可昧也. 爻之義 盡其變通而未嘗隱也. 夫蓍圓而神 卦方以知 爻易以貢皆所謂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者也. 聖人卽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所謂自明誠謂之敎. 能盡其性 則能盡人之性 故吉凶與民同患. 神以知來 知以藏往. 不俟問于蓍龜而後知吉凶也. 此惟古之聰明睿知 斷惑而无惑可斷者. 刀能與于此耳.
是以明于天之道 而察于民之故. 是興神物 以前民用. 聖人以此齋戒 以神明其德夫.
夫神以知來 知以藏往. 則又何俟蓍龜之神物 而後斷民之吉凶哉. 但聖人能之 衆人不能. 不藉蓍龜以示 則民不信也. 是以明于借物顯理 乃天之道. 因占決疑 乃民之習. 故藉此蓍龜 以開民用之前. 而聖人亦示現齋戒然後卜筮者 正欲以此倍神明其德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 闢戶謂之乾. 一闔一闢謂之變. 往來不窮謂之通. 見乃謂之象. 形乃謂之器. 制而用之謂之法. 利用出入 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變通莫大乎四時. 縣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 崇高莫大乎富貴. 備物致用 立成器以作爲天下利 莫大乎聖人. 探賾索隱 鉤深致遠 以定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亹亹者 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 聖人則之. 天地變化 聖人效之. 天垂象見吉凶 聖人象之.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 所以示也. 繫辭焉 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 所以斷也. 易曰.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子曰. 祐者 助也. 天之所助者順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順 又以尙賢也. 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也.
是故德旣神明 方知易理无所不在. 且如闔戶卽謂之坤 闢戶卽謂之乾. 一闔一闢卽是變 往來不窮卽是通. 見卽是象. 形卽是器. 隨所制用卽是法. 隨其民用出入卽是神. 則乾坤乃至神明 何嘗不卽在日用動靜間哉. 凡此皆易理之固然 而易書所因作也. 是故易者 无住之理也. 從无住本立一切法 所以易卽爲一切事理本源 有太極之義焉. 旣云太極 則決非凝然一法. 必有動靜相對之機 而兩儀生焉. 旣曰兩儀 則動非偏動 德兼動靜. 靜非偏靜 亦兼動靜. 而四象生焉. 旣曰四象 則象象各有兩儀之全體全用 而八卦生焉. 旣曰八卦 則備有動靜陰陽剛柔善惡之致 而吉凶定焉. 旣有吉凶 則裁成輔相之道方爲有用 而大業生焉. 易理本自如此 易書所以亦然也. 是故世間事事物物 皆法象也. 皆變通也乃至皆深皆遠 皆賾皆隱也. 而法象之大者 莫若天地. 變通之大者 莫若四時. 縣象著明之大者 莫若日月. 崇高之大者 莫若天位之富貴. 備物致用利天下者 莫若天德之聖人. 探賾索隱 鉤深致遠 定吉凶. 令人知趨避 成亹亹. 使人進德業者 莫若蓍龜之神物. 是故天生神物 聖人卽從而則之. 天地變化 聖人卽從而效之. 天垂象 現吉凶 聖人卽從而擬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 聖人卽法而爲八卦九疇. 然則易之有四象 所以示人動靜進退之道也. 易有繫辭 所以昭告以人合天之學也. 易有吉凶定判 所以明斷合理之當爲而悖理之不可爲也. 故大有上九之辭曰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吾深知其故也. 夫天无私情 所助者不過順理而已. 人亦无私好 所助者不過信自心本具之易理而已. 誠能眞操實履 信自心本具之易理 思順乎上天所助. 則便眞能崇尙聖賢之書矣. 安得不爲天所祐 而吉无不利哉.
子曰. 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 然則聖人之意 其不可見乎. 子曰. 聖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僞. 繫辭焉以盡其言. 變而通之以盡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蘊耶. 乾坤成列 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 則无以見易. 易不可見 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化而裁之謂之變. 推而行之謂之通. 擧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 聖人有以見天地之賾而擬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 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 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化而裁之存乎變. 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 不言而信 存乎德行.
上文發明易理易書 及聖人作易 吾人學易之旨 亦既詳矣. 然苟非其人 苟无其德 則隨語生解 亦何以深知易理易書之妙致乎. 故更設為問答 而結歸其人其德行也. 夫書何能盡言 言亦何能盡意. 然則聖人之意 豈終不可見乎. 詎知聖意不盡于言 而亦未嘗不寓于言. 聖言不盡于書 而亦未嘗不備于書. 且如易書之中 亦既立象以盡意. 聖意雖多 而動靜二機足以該之. 故乾坤二象 即可以盡聖人之意也. 又復設卦以盡情偽. 動靜雖只有二 而其中變態 或情或偽 不一而足. 故六十四卦 乃能盡萬物之情偽也. 又復繫辭焉以盡其言. 蓋舉天下事物 一一言之 則勞而難徧. 今借六十四卦而繫以辭 則簡而可周也. 雖六十四卦 已足收天下事物之大全. 而不知事事物物中 又各互具一切事物也. 故變而通之 每卦皆可為六十四. 而天下之利斯盡矣. 雖有三百八十四爻動靜陳設. 若不于中善用鼓舞 使吾人隨處得見易理 則亦不足以盡神. 而聖人又觸處指點以盡神矣. 雖復觸處指點 然收彼三百八十四爻大綱 總不出乾坤二法. 故乾坤即易之蘊藏也. 夫本因易理而有乾坤. 既有乾坤 易即立乎其中. 設毀此乾坤二法 則易理亦不可見. 設不見易理本體 則乾坤依何而有 不幾至于息滅哉. 此甚言易外无乾坤 乾坤之外亦无易也. 蓋易即吾人不思議之心體. 乾即照 坤即寂. 乾即慧 坤即定. 乾即觀 坤即止. 若非止觀定慧 不見心體. 若不見心體 安有止觀定慧. 是故即形而非形者 向上一著 即謂之道. 无形而成形者 向下施設 即謂之器. 道可成器 器可表道 即謂之變. 從道垂器 從器入道 即謂之通. 自既悟道與器之一如 以此化天下之民 即謂之事業矣. 是故夫象也者 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賾. 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者也. 夫爻也者 不過是聖人見天下之動. 而觀其會通 以行其典禮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者也. 是以卦可極天下之賾. 辭可鼓天下之動. 變可盡化裁之功. 通可極推行之妙 此終非書之所能盡言. 亦非言之所能盡意也. 神而明之 必存乎其人. 而默而成之 不言而信 又必存乎德行耳. 德行者 體乾坤之道 而修定慧. 由定慧而徹見自心之易理者也.
주역선해 제8권周易禪解卷第八 마침
'남촌선생 건강교실 > 우주원리 자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스크랩] 63. 기제(旣濟) (0) | 2016.01.02 |
---|---|
[스크랩] 64. 미제(未濟) (0) | 2016.01.02 |
[스크랩] ⑴ 계사하전(繫辭下傳)<주역선해9권> (0) | 2016.01.02 |
[스크랩] ⑴ 하도(河圖)<주역선해10권> (0) | 2016.01.02 |
[스크랩] 주역선해 발문(易解跋) (0) | 2016.01.02 |